探究《唐诗三百首》中的'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':从诗人自然观念的角度解读花朵与仙禁之间的矛盾与和谐

频道:资讯中心 日期: 浏览:35

《唐诗三百首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,其中不少诗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情感,本文将从诗人自然观念的角度解读《唐诗三百首》中的“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”,分析花朵与仙禁之间的矛盾与和谐。

原文解读

“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”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,全诗如下:
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
仙禁生红药,微芳不自持。

愿随群玉山,长享羽人期。

诗中,“仙禁”指的是天宫禁地,红药则是指天宫中的花草,诗人以“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”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。

花朵与仙禁之间的矛盾与和谐

1、矛盾

探究《唐诗三百首》中的'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':从诗人自然观念的角度解读花朵与仙禁之间的矛盾与和谐

(1)美好与禁锢的矛盾

在诗中,红药生长在仙禁之中,虽然美丽,却无法自由生长,这种美好与禁锢的矛盾,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束缚的无奈。

(2)自然与超脱的矛盾

红药作为自然界的产物,生长在仙禁之中,似乎已经超脱了尘世的束缚,诗人却感叹其“微芳不自持”,意味着这种超脱并非绝对的自由,仍然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。

2、和谐

(1)美好与向往的和谐

诗人在描绘红药时,用“微芳不自持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,这种向往与红药的美丽形成了和谐,使得诗歌更具韵味。

(2)自然与人文的和谐

诗中,红药作为自然界的产物,与诗人的情感形成了和谐,诗人通过对红药的描绘,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使得自然与人文相互映衬,达到了和谐统一。

探究《唐诗三百首》中的'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':从诗人自然观念的角度解读花朵与仙禁之间的矛盾与和谐

常见问答(FAQ)

1、诗人为何要用“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?

答:诗人通过描绘仙禁中的红药,借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,红药的生长环境与诗人的情感形成了共鸣,使得这种表达更具深度。

2、诗中的“仙禁”与“红药”有何象征意义?

答:仙禁象征着高不可攀的美好境界,红药则代表着美好的事物,诗中的“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”寓意着美好事物在禁锢中仍难以自持,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。

参考文献

1、《唐诗三百首》. 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0年。

2、王之涣.《登鹳雀楼》. 《全唐诗》卷二九九。

3、赵翼.《陔余丛考》卷二三. 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1年。

4、钱钟书.《谈艺录》. 中华书局,1984年。